MILE米乐集团|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594780295

MILE米乐集团|官方网站

MILE米乐集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交流 > 友好学校

MILE米乐集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这场发布会要点来了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2-10 21:17

  MILE米乐集团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刘锦表示,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落实习主席重要倡议,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刘锦表示,十年来,我国改革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开通“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开展,审批、管理、评估、退出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总体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刘锦指出,过去10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5%。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录取近10000人。来华留学在推进制度建设、实施质量保障、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培养管理、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刘锦表示,我国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与北京市合作设立“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开放。引导高校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公派留学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组建国际高校联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

  据介绍,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以来,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超过1.4万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部门间和专家“一对一”科研合作2300多项,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4000多人。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10年中,我国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秦昌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与之前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等奖项在保障受教育权、特别是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推动构建终身学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领域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激励效应。

  据悉,10年来,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30个项目获得孔子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3个项目获得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6个项目获得文晖奖。我国支持设立的长城奖学金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10年间共资助来自93个国家的512名学生来华学习。我国设立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顺利实施,惠及12个非洲国家,在支持项目国教师培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项目国欢迎。深圳、上海以及伟东集团、华为等一批地方和企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信托基金、开展援助项目,帮助亚太、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教师培训MILE米乐集团、高等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得到广泛好评。我国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复刊,得到良好反响。合作设立的丝路青年学者资助信托基金项目得到各国青年学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议程实施,担任该行动指导机构——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及2030年教育监测指标技术合作组和教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成员。”秦昌威表示,10年来,我国深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为全球人文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多项工作可以看出贡献之重要。秦昌威介绍,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计划和旗舰项目,10年来,我国共有15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此外,我国多个城市、项目及个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技奖项。北京、杭州、成都、上海等4个城市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屠呦呦、李兰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谢毅、陈化兰、张弥曼、胡海岚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

  与此同时,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合作格局更加完善。10年来,双方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二类中心,涉及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并设立了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在相关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和培训活动。我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力度不断提升。13个中国城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向世界展现中国城市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活力。10个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贡献中国经验。还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援助项目,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广泛好评。

  王平表示,上海市发挥了全国教育改革试验田作用MILE米乐集团,推动了教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已总体达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教育服务力、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介绍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情况。(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郑逸洁/摄)

  一是对标发展世界水平基础教育。连续参加OECD组织的旨在测评学生学业质量的PISA项目和测评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的TALIS调查,测评结果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借鉴,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高水平。

  二是集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坚持“以我为主、填补空缺、补弱增强”,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机构和项目数超过50%,包括:开办第一所中美合作独立法人的上海纽约大学,聚焦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办中加合作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中英合作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中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等,分类培养了影视全产业链人才、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和时尚文创人才。

  三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跨文化交流。每年资助2%在校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每年资助100名在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构建非通用语种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机制,布点开展9种非通用语种教学,培养紧缺外事后备人才。每年开展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探索实施“游学上海”计划,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王平表示,上海市聚焦对接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战略所需。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

  一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招共建国家国际学生,上海高校学历留学生中68%来自沿线国家。鼓励高校与沿线国家实施“小而美”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了“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老挝学生培养中老铁路技术更新和运维服务专门人才。依托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MILE米乐集团,针对沿线余名高级官员开办研修班,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人士;依托WTO亚太培训中心,面向沿线国家开展多边贸易规则与治理培训。

  二是依托自贸区建设深化教育服务业开放。布局扩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规模,优化了营商环境;完善优秀留学生永久居留、在沪创新创业等机制,实施更加综合便利的境外人士融入服务措施,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三是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16所高校获5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合作论文6万余篇。7所上海高校与国际顶尖大学在生物、工程、通信等领域组建9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所上海高校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超级博士后”计划,吸引了一批境外优秀青年学者来沪工作,超过80%来自海外名校。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情况时表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才,教育对外开放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狭义的人才培养,但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点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和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特点和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刘宝存指出,我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心和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丰富我国教育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教师、学生流动和校际交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着眼未来,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光、更多的智慧去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刘宝存说。

  刘宝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第一,我国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正是在各项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刘宝存说。

  第二,我国坚持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支点,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开展共建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加强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形成了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

  第三,我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心和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教师、学生流动和校际交流。

  第四,我国坚持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情怀。我国为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创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